张跃先:用“新质生产力”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学习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体会
近日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定向、定盘、定方略,是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新一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行动指南。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深化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在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上下功夫,努力为全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长沙作为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工作部署,大力推动传统建筑业更新迭代、提质增效,加快形成具有长沙特点的“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智能建造为抓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住建力量。
一、智能建造是建筑行业的“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智能建造就是住建行业“新质生产力”的一种体现。
长沙发展智能建造的底层逻辑就是运用数字赋能、政策驱动,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作为数字化建造实现路径;以建筑主要部品部件的生产(M),作为工业化实施载体;以工程总承包组织模式(EPC),作为集约管理手段,实现设计、生产、施工的一体化管理。将传统建造方式和建设管理模式蝶变升级为新型建造方式和建设管理模式,这一转型升级,极大推动产能升级、资本汇聚、产业集群,从而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激发形成“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意义深远。运用新型建造方式和建设管理模式,使工程建设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机制、发展模式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BIM数据导入生产系统,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无缝对接、深度融合,可以推动建设领域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品质效益驱动的根本转变。
——发展新型建造模式作用巨大。传统EPC建设模式缺乏部品部件生产企业(M)的参与,其建设主体不健全、实施效益无保障。而基于“BIM+M”前提下的EPC,即EMPC,恰恰解决了工程建设主体各自为政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平等、共赢、共享的生产关系。可以说,“BIM+M+EPC”建造模式,是一种建立在新思维、新技术、新理念上的“新生态”,实现了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可以为工程建设的提质增效和安全可控奠定坚实基础。
二、先立后破,大力发展建筑领域“新质生产力”
“立”是“破”的前提,长沙将稳定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型产业结合起来,以智能建造为抓手稳定行业、做优产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项目先导”的思路推进智能建造,政府通过搭建与新型建造方式和建设管理模式相配套的行业管理体系,创新作为,主动服务,让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持续催生“新质生产力”。
——组建产业链条,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成立长沙市智能建造产业链推进办公室,由分管副市长任链长。组建产业链工作专班,明确产业链发展路径和战略目标,发挥产业链效应,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同时,以智能建造核心技术为引领,依托梯度培育体系,对智能建造企业筛选入库、分类培育。培育一批智能建造“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做大做优智能建造企业矩阵,形成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目前,长沙已遴选出首批36家企业纳入“专精特新”扶持库,18家企业纳入培育库,对扶持库企业提供资金扶持,通过筑博会以及新媒体等平台专题宣传推介,塑造企业品牌。
——塑造市场环境,推动造价体系重构和“一体化”招投标管理改革。率先推出国内首个配套的工程总承包计价体系;率先实现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EMPC模式落地,鼓励实施EMPC交钥匙工程,在土地招拍挂、可研评审、资格审查等方面明确要求,将智能建造生产环节引入项目建设全过程;创新以“EPC+M”为核心的工程总承包合同文本,增加具有新型建造技术的产业基地或部品部件生产企业,作为合同平等的一方纳入市场主体。
——行政配套服务,推动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着力推动住建业务数据和建筑空间数据深度融合,构建工程项目从立项、规划、设计、施工到运维“三维一张图”,推动实现全生命周期数字审批和智慧应用。在设计阶段,加强工程建设项目“规、建、管”全过程的BIM数据应用,一模到底,为CIM平台输入精确BIM模型,运用BIM,沉淀CIM。在施工阶段,构建数智工地监管体系,围绕人、机、料、法、环等因素,运用人工智能、先进算法,实现在线快速算量、进度监控、安全监管、智慧施工;同时,整合投标文件、合同文本、施工图纸、材料清单等全流程数据进入智慧管理系统,在管理层面上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运维阶段,将BIM成果入库CIM平台,辅之智能设备,对建筑燃气安全、消防安全、结构安全的排查、检测、整治等全过程,进行可视化管理和预测、预报、预警。
——强化顶层设计,开展产业统计和指数评价研究。着力构建智能建造产业统计和指数评价体系,跟踪和衡量智能建造产业发展状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从设计、生产、施工,到机电设备、绿色建材、智能机器、物管运维等全方位的统计体系,纳入长沙经济统计研究大盘,实现升规纳统、形成贡献。产业发展指数研究主要围绕产业链条、数字研发、绿建新材、咨询服务等展开,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以进促稳,用“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稳是大局和基础,进是方向和动力。发展智能建造既是产业更新升级的强大动力,更是稳住产业大盘的定海神针,只有把这个“新质生产力”发展好巩固好,才能实现以进促稳,开辟建筑业发展的新天地。
长沙坚持走切合自身实际的智能建造发展路径,以模式变革和技术赋能相互作用、互为体系,涌现了一批新企业、打造了一批新场景、培育了一批新业态,综合施策推动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批头部企业崭露头角。长沙依托“工程机械之都”和“智能建造试点”的基础优势,充分整合市场资源,集约技术力量,推动智能建造产业朝着规模化、集群化、链条化的方向快速发展。目前,智能建造年度产值已经突破1600亿元,国家级装配式产业示范基地13家、省级基地30家,智能建造“专精特新”扶持企业54家,市级智能建造产业基地超30家,拥有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400余家,制造基地达到170个之多。特别是通过“产学研用”的协同发力,孵化了一批如三一筑工、远大住工、省建投集团、东方红集团、省建筑院、中机国际、中星智建为代表的,具有核心技术路线和应用市场的智能建造头部企业;着力培育了斯多孚、云中科技、金龙智造、华建新材等一批智建新材企业,形成全链条、全要素、全闭合的智能建造市场体系,为长沙智能建造产业的扩规提质发挥了“龙头”效应。
一批研究中心发挥效力。当前,长沙正在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住建领域依托智能建造企业和平台全力构建“五大研发中心”,即互联网智能建造设计研发中心、装配式柔性智能生产研发中心、数智工地研发中心、乡村新型建筑工业化产品研发中心、城市排水研发中心。譬如,长沙以三一科学城为基地,依托三一筑工“筑享云”操作系统,打造装配式柔性智能生产研发中心,为智能建造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依托中星智建“智慧工地”管理技术,搭建数智工地应用技术体系,实现工地各项数据信息的“一屏管理”,推行“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控人”措施。同时,围绕全过程咨询,以企业为主体,创新开展了十大应用型课题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一批示范场景应运而生。组织编制《长沙市智能建造项目建设评价技术导则》,通过搭建可量化的智能建造项目评价体系,指导项目单位打造标准化场景。以“BIM+装配式”为基础实现的1.0应用场景,四级赋能,层层推进,打造“BIM+装配式+智能生产和物流+智慧工地+智慧运维+智慧运营”的五大应用场景将在长沙俯拾皆是。在此模式下,长沙成功培育出一批智能建造试点示范应用项目,比如,黄花机场(BIM+装配式+EMPC)、国欣·云境府(BIM+装配式+智能生产物流+智慧工地)、岳麓山实验室(BIM+装配式+EMPC+智慧运维)等试点示范项目已经成为智能建造场景应用新标杆。
一批新兴业态脱颖而出。随着智能建造的推广和发展,长沙建筑业从技术深度、产链长度、地域广度都实现了全方位的拓展。在数字技术应用上,基于BIM正向设计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同,将BIM技术贯穿EMPC建造模式全过程,融入从设计、生产、施工、运维、运营全链条的路径更加成熟。在产业延链补链上,从前期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操作,到中期装饰装修一体化实施,到后期物维运管一体化服务,不断打通和延伸着智能建造产业链条,创造着新的产业生态。在城乡协同发展上,一批具备新型建造技术的领头企业已经逐渐进入乡村市场,城乡融合发展,绿色农房、智能技术、装配生产“上山下乡、进村入户”已经成为常态。绿色低碳好房子、配套齐全好小区、智慧管理好社区、安全韧性好城区正在成为长沙人民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
协会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