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日子“火”了——湖南林勘院汝城沙洲建设规划项目组谈设计谈感想
习近平总书记16日至18日在湖南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是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他走进“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村服务中心和卫生室、沙洲现代农旅示范基地、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以及村民家中,了解当地开展红色教育、发展扶贫产业、巩固脱贫成果等情况。
项目组20多名主设人员,分属城乡规划、建筑、路桥、农作、水利、景观、园林等不同专业,分别来自规划和景观、农业、交通、公用等分院以及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中心。
1
谈设计
依托红色资源已经成功摘掉了穷帽子的沙洲,村子“红”了,日子“火”了。现在,让项目组为您解读汝城沙洲的建设规划设计吧。
2017年前,沙洲村内红色文化教育点零散;产业为传统农业为主;道路路面不一、破损严重,建筑风貌与周边环境不协调,要建设成为全省“红色经典、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示范点,如何实现保护和发展平衡?如何避免同质化?
沙洲村情况
作为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地处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的山水风光,四面环山,是典型的山村型村庄。
2017年项目启动以来,项目组积极衔接上位规划,统筹各方诉求,坚持将“总体规划、分期实施,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生态优先、适度建设”的原则融入到规划方案,目的就是构建美丽幸福沙洲,让村民的美好生活看得见、摸得着。
规划坚持以红色文化为背景,把贫困村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从产业策划,基础设施,文化建筑,园林景观,合作社运营等五个方面深入设计。
以建成集现代农业、红色旅游和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为抓手,打造一处缅怀历史、弘扬红色文化价值,一产、二产、三产联动,生产、生态、生活融合的精准扶贫示范点。
项目总用地面积为84.9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419平方米。总体空间布局以“山、水、林、田、湖”为要素,依山傍水,形成“四大区域”的总体构架:复兴公园、生产服务配套用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荷田公园,促进三产联动,三生融合。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项目组走访了村内231栋房屋建筑,深入解读其历史文化、风格、结构、选址等,提取屋顶、墙面和门窗等建筑元素以及材质的特色。
确定建筑风貌以传统的湘南建筑为基调,融入瑶族建筑元素,如弧形马头墙、小青砖、花格窗等展现地方传统文化感染力,结合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提升村容村貌。
产业发展布局以基地为核心,精心设计观赏与生产为一体的景观,分别建设有机茶示范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荷田公园、生态餐厅等产业基地。
打造重要示范产业模式,规模化种植猕猴桃、葡萄、黄桃、奈李和杨梅等水果,套种玫瑰、月季、辣椒、花生、黄豆等花卉和蔬菜。
建立农村合作社,积极探索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沙洲及周边乡镇农户致富增收。
文化建设以红色文化为背景,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与乡村文化振兴,设计了红色旅游、朱家祠堂祭祖、瑶族民俗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衍生了红军长征之行、寻根之旅、乡剧、民宿等一系列产业项目。
扶贫先扶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规划建设红军小学,提质改造第一片小,重点改善学校围墙和建筑的穿衣戴帽及室内环境。
2
谈感想
总书记这次来湖南考察调研,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
学习领会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让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等具体指示,让项目组主设人员备受鼓舞,感慨万千。
“在新时代背景下,能为党和国家贡献我们设计人的智慧和热情,有生逢其时的感觉,也想借此勉励设计团队,设计永远要从利国利民出发,力求经得起历史考验和时代评判。”
“今后我们要加倍努力,争取在红色经典、精准扶贫、美丽乡村、生态文明等项目建设中,交出更好的成绩单。”
近年来,湖南林勘院先后完成了韶山南环线景观设计,韶山烈士陵园、刘少奇故居花明楼风景名胜区、中国梦·洪家关贺龙故里美丽乡村建设、蔡锷故居核心景区、王震故居核心区等多个项目的规划设计,打造了一批红色经典、精准扶贫、美丽乡村示范项目。
今后,我们将始终坚持高质量设计和高品质服务,继续探索创新,不断提升在红色经典、精准扶贫、美丽乡村规划设计领域的综合实力,将湖南林勘院规划设计人员的智慧和成果,书写在祖国大地。
协会官方微信